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哪里好玩著名景点_西藏哪里好玩著名景点

西藏哪个湖泊最美 有几个著名的湖泊
“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

羊湖水色如碧玉,在当地人心中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羊湖面积638平方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岸线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即使你走过很多次,你也永远不会对它厌倦,因为它的水色一直在变化。不同的角度,反射着不同的光影。
羊湖一年四季风景各异。冬季少云,对面的宁金抗沙峰清晰可见,露出洁白的身躯。夏季的羊湖,湖畔油菜花盛放,牛羊如织。

“永恒不败的碧玉湖”
玛旁雍措的水极为清澈,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天然淡水湖。湖水美得不可言喻,在阳光的照耀下,幽蓝的湖面上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光。
玛旁雍措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为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所崇奉。每年有很多信徒转湖。环湖一周,大概100公里,步行大概需要4天时间。沿途有八座寺庙、还有曲普爆炸温泉……景致绝美。

“鬼魅之湖”
拉昂措,人称“鬼湖”。拉昂措有多副面孔,白日下幽蓝的湖水,深不可测,仿佛隐藏着巨大的谜团。有时阴云密布,巨大的云朵垂落水中,使鬼湖笼罩着一层阴郁的色彩。
拉昂措有极其优美的湖岸线,涟漪荡漾湖边,湖水层层叠叠。湖畔有奔跑的藏野驴,这片寂静之地,同样生机四溢。

“慈悲湖”
如果你来转山,到达卓玛拉山口后再往下走,会看到一面小小的湖泊,如同神灵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托吉措,意为“空行母沐浴之池”。很多人称之为“慈悲湖”。如果你不怕路途艰难,还可以下到湖边,湖水映着山石,是另一种景致。


“长脖子天鹅”
班公湖,藏语称措木昂拉仁波,意为“长脖子天鹅”。湖形狭长,湖边水草丰美,湖中金黄的水草摇曳生姿,让湖水呈现出绚烂的色彩。班公湖有成千上万的水鸟,湖中水鸟嬉戏翩跹,是观鸟拍鸟的绝好去处。

“月亮湖”
从措勤到尼玛的路上,会经过达瓦措。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路边就能看到这一汪碧水。达瓦措,又称“达娃措”,意为“月亮湖”,像一轮初升新月,点缀在措勤北部广袤的大草原之上。

“西藏第三大湖泊”
扎日南木措,在阿里措勤县境内,是西藏第三大湖泊。措勤 ,藏语意为“ 大湖 ”,因之而得名。晴日下,扎日南木措蓝得清澈、透亮;傍晚,彤云密布,映红一面湖水,扎日南木措如同火焰般燃烧起来。
扎日南木措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周围散布的大片湿地与牧场,也是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

“变幻莫测”
去文布南村的路上,当车往下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当穹措。据说此湖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它们清晰地记录了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被湖水冲刷而成的阶梯从湖畔山顶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环绕到湖滨。

“苯教圣湖”
当惹雍措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雍仲苯教崇拜的圣湖。湖为南北走向,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当惹雍措沿湖地带有许多象雄古国的遗迹。


“魔鬼湖”
色林措,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云雾弥漫时的色林措,有蓬莱仙境的意境,又宛如海市蜃楼般迷离!色林措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当你在草原上车行很久,它依然在你的视线中。

“粉蓝梦境”
从班戈县城出来,在去往纳木措的路上,会路过巴木措。巴木措有着让人惊艳的粉蓝,映着雪山、白云,纤尘不染。

“天湖”
“天湖”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南岸有扎西半岛,北岸有网红景点圣象天门。湖水倒映着雪山,不断地变幻着颜色:蔚蓝、天蓝、浅蓝、瓦蓝、湖蓝、湛蓝、碧蓝、靛蓝……

青稞的主要产地在哪,西藏有哪五大著名青稞产地青稞的主要产地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即青、藏、川、滇四省。西藏的五大著名青稞产地有:喜马拉雅稀有物种青稞基地——岗巴,西藏王朝贡品青稞基地——泽当,古格王朝贡品青稞基地——普兰,历代达赖贡品青稞基地——尼木,历代班禅贡品青稞基地——联乡。

一、青稞的主要产地在哪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粮,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产地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即青、藏、川、滇四省。青稞在青藏高原栽培了约3500年的历史,西藏主要有联乡、尼木、普兰、泽当、冈巴五大著名青稞产地。
二、西藏的五大著名青稞产地
1、喜马拉雅稀有物种青稞基地:岗巴
(1)岗巴国内自然植被稀疏,70%为高原丘陵,于为河谷滩地,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155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节风气候区,春季寒冷适中,多大风和瑞雪夏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秋季高气爽,风少雨小,寒冷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季风频繁。年平均气温1.5℃,最热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9.2℃;最冷月份1月份,平均气温-8℃。年无霜期60天左右,年日照时间在3200小时以上。耶汝藏布流域横贯全境。河流主要有耶汝藏布、奎曲、亚曲三大水系,其支流星罗棋布,滋润丰富的千里草原。冈巴与萨迦、亚东、白朗、定结诸县相邻,南与锡金雪山接壤。东距日喀则市307公里,拉萨市580公里。总面积为3935.8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万人(2003年)。
(2)自1938年发现野生大麦后,科学家们在青藏高原各地陆续发现野生大麦。通过研究,认定青藏高原的青稞,其实是中原大麦的祖先。同时,青稞也是当今世界上所有粮食作物中野生和培育并存的物种之一。但是,千百年后,海拔达到4200米以上,发现所有现存的栽培品种都不能生存,只生长青稞草时,仍有一部分品种青稞,顽强生长,抽穗扬花,为西藏人提供宝贵的粮食。这种青稞种子没有名字,老百姓通称农家品种。这些品种中最突出的是岗巴县孔马乡青稞,海拔4750米可生长。岗巴青稞隐藏在雪山的顶端,只有有缘人才能目睹她的耀眼。岗巴青稞是因为胚芽和表皮面积大,含有丰富的β-葡萄糖,可以说是自然给人的宝物。
(3)喜马拉雅山地区稀有物种青稞——岗巴青稞有其顽强的一面,充分体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同时也有其脆弱的一面,离开原产地即变异,消失,说她是稀有物种青稞,是不可复制的。
2、西藏王朝贡品青稞基地:泽当
(1)泽当镇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3551米,人口约1.52万人。泽背山靠水,土地肥沃。年平均温度为8℃~9℃,最热的月平均温度为15.7℃。年降水302毫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农业发达,有西藏粮仓,泽当曾译孜塘,在藏语中,泽意思是玩耍和玩耍,当的意思是平滩、平地、水库。这个地名是从当地传播的观音菩萨点化神猴和罗刹女性结婚繁殖人类神话,这里传播为当初下山玩耍的地方,是故名。泽当是西藏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区——雅砻河风景区的中心。
(2)雅砻泽是藏族的摇篮和文化发源地,这里的人们勤奋朴素,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这里有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贡布山,山腰之间有三个仙洞,传说是西藏人类祖先居住的地方,至今保存完好,四季香火不断。这一带诞生了藏族文字的创始人,藏族的第一首诗集,第一部藏戏,出现了第一代藏王,建造了第一座宫殿,开垦了第一块耕地。西藏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诞生在这里。
(3)雅砻河从古泽穿过。雅砻河,这个名字在藏汉古史和现代典籍中很常见,但是打开地图书也找不到。因为太小了。从源头到注入雅鲁藏布江的河口,全长不超过60公里。上游只是潺潺的第一线,但永远流动,永远不会干涸的中下游的一带宽一点,只有十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撑竿横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里培育了西藏民族的祖先,是古代西藏王朝兴王的故地,也是西藏文明历史的策源地。
(4)雅砻河水也很特别。佛典显示,它有八个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腐、七饮时不喉、八饮不伤腹。雅砻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牛羊遍野,农牧业发达,被称为西藏粮仓。这里的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围裙、木碗、石锅、竹器、藏被、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形状独特,具有民族特色,闻名。据学术界介绍,《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锦衣军从宁国府抄写的物品中有三十卷,考证是这里的贡品。雅砻泽不仅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青稞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是西藏首先从野蛮荒地进入农耕时代,首先驯养和栽培青稞的地方之一。离泽当不远的贡嘎县昌果沟是西藏昌果沟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据最新报道,在昌果沟遗址的发掘中,科学家在灰坑内的灰烬中发现并收集了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遗存——农作物种子炭化粒。采集约3000粒类似麦类种子的碳化粒,经鉴定和研究认定为青稞(HordeumvelgareL.varnudum)种子的碳化粒。昌果沟古青稞炭化种子是西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历史青稞遗存,这一发现将西藏高原上传说中的青稞农耕历史提前约1.5世纪,首次将西藏高原青稞农耕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3、古格王朝贡品青稞基地:普兰
(1)阿里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人口仅6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聚集的地方,也是国内外一些著名河流的发源地,阿里又称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2)这里,群山连绵起伏,湖星罗棋布,原野辽远。因此,阿里的地形以冰雪、册岩和湖为特征,历史上将这个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围绕的玛宇,总称阿里三围。阿里是宗教信仰的乡村。从古代开始,这里是印度教、煞那教、西藏雍仲本教、佛教等尊敬的圣灵所在的世界中心。
(3)普兰位于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峡谷地区,面积12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1万人(2003年)。普兰位于纳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地形狭窄,来自孟加拉的湿润空气,在这里形成宜人的高原小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是阿里地区中雪山围绕的地方。境内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被描述为神山似带着银冠的金字塔,圣湖为神话传说中的西天瑶池,是游客和朝圣者的圣地。
(4)普兰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不超过4千米(普兰县海拔3900米),是阿里海拔低的地区之一。普兰的气候比较温暖,特别是孔雀河谷一带,年无霜期可达百天以上,年日照量约为三千二百七十小时,而且年温差不大,与阿里的其他干旱地区相比雨水也足够,容易耕作,适合耐寒的农作物生长。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周围雪峰陡峭,雪峰下是风化的碎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起伏有序,沟槽纵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形成了青藏高原罕见的潮湿气候,广阔的绿洲像翡翠一样镶嵌在孔雀河谷,错落有序的村庄,围绕着炊烟,赶上牛羊牧童和转行的老人,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一样。
(5)1979年孔雀河流域若羌县古驻堡发现青稞,民丰县尼雅遗址也发现青稞,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流域多处发现大量青稞种植遗存。这表明,在西藏3800年前的象雄时期,普兰已经开始种植青稞。历史上,普兰青稞不仅培育了两个古国,还培育了当地细德栽培的白青稞,磨出的白香味好吃,是历代国王的贡品。
4、历代达赖贡品青稞基地:尼木
(1)尼木土地特别肥沃,土质也好,尼木产青稞闻名。特别是白青稞,藏语被称为普嘎,蛋白质含量高,磨出的磨出的糌粑特别好吃。历史上,这里产的青稞专供达赖喇嘛和贵族食用,曾作为地方特产呈贡给清朝达官贵人食用。
(2)尼木这个地名也与青稞有关。很久以前,人们认为青稞有雄性和雌性的区别,而尼木的青稞是雌性的,藏语称乃木,也就是说,母青稞的意思,尼木的名字就有了。尼木的先民为什么认为青稞是雌性的,因此命名故乡的地名,可能是因为尼木的青稞特别肥美。
(3)尼木居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0多米,尼木县内最高点贫困母岗峰,海拔7048.8米,最低点为玛曲河汇入雅鲁藏布江,海拔3701米。尼木县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节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辐射强,年日照时2947.8小时。年无霜期约100天。年降水量325.2mm。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面积3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林地面积25.6万亩。2003年全县总人口3万。土特产品主要有白青稞、藏纸、藏香、高原畜产品和高原鱼。
5、历代班禅贡品青稞基地:联乡
(1)联乡青稞,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气候和水土条件,为该产品优质奠定了基础。联乡青稞含粗蛋白10.15、淀粉62.9、糖化力30.4、绝干麦芽浸出物88%,加工成糌粑呈白色微黄,具有独特的香、酥、脆等优点,是藏区无人不知晓的上等食品,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专用糌粑。每年望果节后,头批新青稞会经过多次分级,由指定的农家精心筛选,磨练,再由指定官送到扎什伦布专供历代班禅喇嘛食用。
(2)联乡位于日喀则市。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是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日喀则一带,日照充足,位于河谷地区,农业发达,是西藏粮仓之一。日喀则是从古至今的后藏重镇,藏语称溪卡孜,意思是土地肥美的庄园。14世纪初,大司徒强曲坚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后,得到元、明王室的庇护,设立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称做桑珠孜,表明这个大司徒统治全藏的雄心已如愿以偿。
(3)联乡位于日喀则地区境内雅鲁藏布江沿岸,是后藏日喀则传统农区,种植业历史悠久,作物品种繁多。在河谷、湖滨地区和气候适宜的小气候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作物种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春小麦、冬小麦、油菜、豆类等,特别是青稞种植面积最大。




热搜